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是了,關於輕輕的


Emmanuel College

走廊

King's College Chapel 國王學院禮拜堂


在牛津的時間進入第八週,
前幾天坐在街頭曬著久違的太陽(雖然一點也不暖還因此感冒),
一切都像是剛發生一樣。


吊燈

國王學院禮拜堂

國王學院


    時間總是以他習慣的速度在進行著,在許多企業界中三個月往往就是一季,可能有新的產品訊息發佈、新的市場策略,而在牛津經過兩個月之後,心思如同街道兩旁的古舊建築一樣,數百年的歷史被壓縮在一道光影裡呈現,只覺得有種時間已經所剩無幾的焦慮,再加上季節走進了冬季,灰蒼蒼的天空實在也讓心情好不起來啊。

    原本打算在未來的旅程中在劍橋停留,但還是為了省下一些住宿費,就趁著還在牛津的時候,搭著巴士到劍橋匆匆地走了一圈。牛津與劍橋的距離,若是搭乘巴士來回大約花了六個半小時的時間,而在劍橋停留的時間則是五個半小時,同時有一小時天色是黑的,理性的判斷實在不是筆太划算的生意啊,但去了,建築很美、天氣很好、心情也不錯,也就沒有什麼好後悔了。

Trinity College 三一學院

街道和行人

陽光很美

    在巴士上的時間,睡睡醒醒,醒了睡不著再硬睡一下,其它就是小孩偶而的哭聲、講電話的聲音、雨水打在擋風玻璃的聲音、食物的味道、香水的味道、手上懷爐傳來淡淡燃油的氣味,有點像是前些日子在小說第一章閱讀到的情節,敘述著一個旅人離開家鄉搭著數天長途巴士要到倫敦尋找生命的希望,作者以巴士上的氣味、聲音、回憶及窗外景色等瑣事,建構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車上場景。

一下車遇見的大草皮

Cambridge的街道

下午兩點多的陽光

    相對車上的悶熱擁擠,讓下車就能面對一片廣大草皮變成是件相當開心的事情,那是對於劍橋的第一印象。對於街道,對於學院,在四個多小時中走過了四個學院及兩條主要的街,與牛津的差別大概就在於空間的感覺,包含了第一眼看見以及在國王學院中讓人心醉的大草皮,街道兩旁較為現代(但肯定也是上百年)的建築,不至於全然在屬於歷史殿堂的氛圍中,多了一些確實生活的感覺,而康河流經了城市一側,河道上來來往往的船,在所謂「波光裡的艷影」中,視覺的感受也柔軟了一些。

River Cam 康河

碼頭

數學橋

河畔的金柳

池畔的綠頭鴨

還是國王學院,真的好壯觀

精緻的塔尖

國王國王


    不過不到六小時的認識,也無法真的有更具體的比較,或許兩邊都待上三個月也不一定辦得到。對我而言,劍橋像個大學生,較為輕鬆閒適,也因為確實是去旅行,而牛津則像是學者,多了專注沈思,也因為確實是在這裡念語言學校。



    太陽斜斜的金色的光,照得每座建築好美好美,即使漆黑的磚頭似乎也多了顏色,藍色的天空讓每個轉角都襯上深邃的背景,談起了顏色,繽紛的顏色還是能讓人心情變好,例如百貨公司的有趣商品跟一整條的商店街,讓人覺得是時候開心大喊「偉哉資本主義」了,每間店都準確地取悅人們和燃起人們心裡購買的欲望,偶而沈浸在世界充滿無限可能的想像中,應該對於人生的正向發展還是有好處的。

聖誕節商品起跑

無意義但是可愛的小東西啊

    在牛津生活倒數最後一週,我的惰性又開始讓腦袋慢了下來,但仍試著每天讓自己使用著語言,中文有些詞彙卻找不太到了。有時還是會心繫著台灣,想念著,就算沒有具體的想念什麼,但關於自己回去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反而更不確定。如同在這裡,想要自由,自己又把自己往憂鬱裡拉,想要突破,卻又躲回舒適的節奏,想要一個人,卻又害怕孤獨,想要逗大家笑,但怕把場子用僵,想要找到自己,但自己又在哪裡?沒有一天不為這樣的思緒所困擾,沒有一天不羨慕、不忌妒、不感慨,這也許就是在這裡的目的,得要一步一步坐在學步車上往前走,得再把自己往絕境裡放一些。

印象中很英式的街道

從牛頓家鄉來的蘋果樹

劍橋大學出版社

很喜歡這個滿是落葉的小市集

4 則留言:

  1. 在你思索及瞻前顧後時,生命從未停止腳步,所以好好地享受當下,劍橋所有的浮光片影都成為回憶的素材,至於往後會如何?何必急於找到答案呢?不過你應該感受到身為現代資本社會中的一員,要如何讓自己不被金錢束縛而又可以活得自在,應該是給你成長最大的課題,核心還是想想甚麼是你最想要的?最想做的?你絕對不是歸零開始,只是需要振翅高飛的挑戰,鼓舞自己熱情起來,別像灰濛濛的天氣!

    回覆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8週吔!我女兒也長大8週了!
    劍橋好美!好令人嚮往!小東西也好可愛!
    買回來寄給我女兒吧!舅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