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遭被砍伐殆盡而僅存用來觀賞用的樹,未來應該是要蓋房子吧 |
這應該是在旅行途中關於高地旅遊的最後一篇文章了(畢竟已經開始積了許多文章未寫了),
雖然說五天有差不多一半左右的時間在車程中度過,
因為畢竟整個區域很大又想要都去,自然有了這種結果,
但也由於這樣得以瀏覽高地各個區域的不同風景,坐在車裡讓風景流過,
除了蘇格蘭東岸繞不到以外,其他都算走過了一回,
看見了冰河U型谷的壯闊、平緩而遼闊的北境的牧場、波光粼粼的湖面,
從晴天到雨天,稍微寒冷到超級寒冷,山脈到海洋,
而想要看到的森林總算在最後一天遇見了。
蘇格蘭的森林,Caledonian Forest,源自於羅馬人的稱呼,其字首來自於Celtic語的Caleto,意指堅硬的、強壯的,在這樣聽起來便是雄渾的森林之中,除了松樹、樺樹以外,也包含了殼斗科植物如橡樹等。過去,在兩百萬年前的更新世,冰河遍佈蘇格蘭全境,而大不列顛則與歐洲相連如同一個突出的半島,愛爾蘭則已屬於獨立島嶼(大不列顛即是現今包含了英格蘭及蘇格蘭最大的一座島),直到冰河融化海水上升,英吉利海峽淹沒了原有的土地,大不列顛才與歐洲分離,成為現在看見的樣子,隨著氣溫上升,島嶼上的植物開始依著緯度北移,北移至蘇格蘭地區,在蘇格蘭以南的其他地區氣溫都已過於溫暖,無法支持部分植物的存活,也因此蘇格蘭的森林變得更加特殊(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
樹林 |
這樣的植物遷徙過程,聽起來是否有些熟悉,其實就好像冰河時期與台灣生態的關係,不同的是,台灣的植物並非隨著緯度反而是隨著海拔高度,垂直的一步步向上爬,與蘇格蘭對照,蘇格蘭森林因為受到海洋調節氣溫又比同緯度的地區高一些,此處森林大約如同台灣海拔約1800至250的雲霧帶之處的森林相,大多屬於暖溫帶針闊葉混合林。如同台灣在冰河退卻時,物種紛紛遷往高山,當生物循著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的陸橋來到這座島嶼,也同樣在冰河消退氣溫上升時往北遷徙,對照西歐諸國的相對位置,位於較高緯度的英國自然也成為這些動物往北遷徙的路線之一,在海水上升之後留在了這座島嶼。
在印象之中,蘇格蘭的景色應該就會像是皮克斯最新的以蘇格蘭作為背景的電影勇氣傳說(Brave)一樣,有森林、清澈的溪水及豐富的野生動物,而在高地許多地方也確實以Brave當成宣傳的賣點之一,並且還販售著電影相關的商品,以電影中那迷人的場景吸引著遊人前往一探究竟。雖然還沒有看過電影,但在前往高地以前心中也有著類似的想法,能夠看見壯麗而蘊含豐富生命力的自然景觀。
 |
電影Brave宣傳海報 |
若是前往高地以前,沒有先前往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先瞭解過蘇格蘭自然生態的狀況,也許我在旅途中也不會察覺,理所當然的將滿地枯黃的草視為秋霜冬雪造成的自然現象,也或許因為正巧在秋天抵達,不會如同在春夏兩季抵達見到滿地青綠便將其視為旺盛生命力的象徵,才能夠在旅途間慢慢看見,慢慢看見先前所提過的,美麗卻帶著一些諷刺的風景。
圓滾滾而毛茸茸的綿羊是在高地最常見到的風景,從羅曼湖(Loch Lomond)進入高地前往威廉堡(Fort William)的途中,前往最北端前的原野,Skye島上高聳起伏的山丘,無處沒有不看見他們的蹤影,總是低下頭來嚼嚼嚼,嚼著地上的草葉、草根,雖然綿羊看起來傻傻的相當可愛,也是帶給遊人們在造訪高地時的新鮮體驗,但蘇格蘭高地目前的生態之所以變得單一,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因為畜牧業的發展。蘇格蘭綿羊放牧的歷史大約由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直到現在蘇格蘭境內約有740萬頭的綿羊分佈在大大小小的谷地與山丘上(資料來源:
British Council、
蘇格蘭環境保護局)。
 |
砍伐中的樹林 |
在高地進行綿羊放牧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因為短暫的夏天、變化劇烈的氣候,同時土地的負載力也因為緯度的關係不足以支持那麼多的綿羊及牛隻不停啃食,大地恢復的速率緩慢,又因為只剩下草原使得生物多樣性降低,只有少數生活於草原環境的物種得以存活,過去曾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森林、灌木叢及大型哺乳類動物,如馴鹿、棕熊、山貓等,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不過,許多本地的環境學者自然更清楚這樣的狀況,因為放牧業而只有草地覆蓋的土壤,在風雨冰雪來臨時缺乏保護,將有更多土壤被沖刷,缺乏森林或動物養分的補充,土壤將只會越來越貧瘠,到了未來將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去償還。因此在蘇格蘭也設立了許多保護區及國家公園,並推動造林運動,從1900年森林覆蓋率僅僅5%,直到2003年已增長至17%,並希於未來持續推行和恢復森林,而僅存的原始森林則位於蘇格蘭東側的Cairngorms National Park。
 |
Oban,港口邊停靠的船 |
 |
Oban |
 |
Oban附近的城堡遺跡 |
就在從Oban離開之後,距離回愛丁堡還車還有將近六個小時,還可以多造訪一個景點,邊看資料邊尋找著,看著地圖上綠色的區塊,心裡想著,還是想要去尋找森林的蹤跡,即將回到低地(Lowland)之前,其實已位於山地與平地的交界地帶了,重新經過Loch Lomond and the Trossachs National Park(在進入高地時也曾經造訪),開車折進一條稱為Trossachs Trail的小路,這是離城市相當近卻能讓人感覺相當靠近的道路,有點類似從台北進入陽明山的那種感覺。
不過在實際深入以前,心裡沒有抱著太大的期待,畢竟看過了那麼多曾為森林現今只剩草原的畫面,同時也曾聽見湖的對岸工人也仍在持續鋸樹,鏈鋸所發出的巨大聲響,不曉得在這裡將能夠發現些什麼。隨著路面開始變得狹窄,樹木與灌叢開始出現,也許這裡將能比較接近我心目中的畫面,在湖邊停留時端詳著告示板上的地圖,除了車道同時也畫著健行路線,因為有很多地方終究還是得靠健行才更能貼近,所以除了看見樹林,一直也很想要走在哪條健行路線之上。
在高地其實有許多的步行及自行車路線,而且是貨真價實為了步行及自行車而設計,不但各自獨立,路線也依不同用途進行調整,或許未來有機會能夠換成以其他的方式再次前來體驗。選定了地圖上的一條路線,走進了三四十公尺,心情和氣氛就已完全改變,雨勢停下的天空,柔軟的雲漂浮著,地上的泥濘和草葉上的雨水,在這樣的環境裡面真的能夠讓人復活,感官仿佛都敏銳起來,攀上了路途中的一處小山丘,遠處的山勢雄竣,陽光剪下了稜線上針葉樹的影子,再越過他們,將黃澄澄的光照在後方的山頭上。開心的踩上黑褐色的爛泥巴,襪子因此滲入了泥水,目光不停在步道上延伸,想像著前方繼續往山頭延伸的路徑,心中的靈魂興奮的騷動著,好想就這樣一直走進山林裡。
約莫一個小時的路程,八百多公尺的小徑,滿足了嗎?滿足了。奇怪明明也沒真的做什麼事情,一樣只是拍照,卻像是玩得相當開心一樣的走回停車場,沾滿泥巴的鞋子反而讓腳不覺得輕盈,天空上的雲完全散開了,澄靜的湖面反射著天空、陽光還有雲彩,雖然還是有許多地方沒有走到,但能夠以這樣的方式收尾整個高地的行程真是太好了,雖然最終沒能走進枝葉覆蓋的森林,不過能走在自然之中的感覺也還是太好了。
 |
苔蘚 |
 |
小徑 |
 |
小丘 |
 |
對面的山 |
 |
金色陽光 |
 |
延伸 |
 |
泥地 |
 |
草和森林 |
 |
進到山裡 |
 |
樹的剪影 |
 |
稀疏的樹林 |
 |
對話 |
 |
湖景 |
 |
老牛照的高地牛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