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天空的顏色像是一首詩

Bibury Village

Bourton on the water

穿著螢光綠突兀的慢跑鞋,走在百年的石磚路上,
動輒數百年的石牆,反射著金黃色的陽光,
攀爬之上的藤蔓都已轉為霜紅,
雲朵一面變化形狀一面越過天空,
不知道為什麼,很想用詩意來形容這裡的天空。



天空是藍色的,帶著深度,
牛津被稱為City of Dreaming Spires,
不同學院的尖塔筆直指向天空,
宛如中國傳統建築劃出優美弧線的燕尾,使用類似的意象,
或許就因為人們無法飛行,因此才更渴望天空。

無數的塔尖,承載學子們對未來的祈盼,
期望再向上攀行一些,以便手中的夢想能再抓牢一點,
有多少走在街頭的尋常臉孔,心中充斥的是疑惑、未知、夢想、渴望、踏實、追尋,
終於抓牢了知識、抓牢了自己、抓牢了未來、遺失了過去、遺失了夢想、遺失了方向,
天空寬廣無比,眾生仰望的臉龐落淚,而藍色,顯得更加透澈了。

於是,這裡的天空開始變得詩意,在我渴盼能抓住什麼的時候,
將寄託寄託於無法觸碰的地方,空心的心望著晴空的天空,
將心揪得更緊,把心放得更鬆,其實都沒有什麼大不的事情了,
秋天,一旋便落了滿地的黃葉。

有錢人的狩獵場

猜測過去可能是磨坊


牛津的氣候已經完成變成秋天了,原來得要像這裡的秋天,
樹上的樹葉才會知道並且依約轉黃,
看到這幾天的景色,路上的行人,沒有高樓阻擋住的天空,
也恰巧和Aileen也談到牛津或是劍橋只願意收前百分之十的學生,
他覺得這樣的教育並不完全正確,
但無論如何,天空總是願意接納任何地方傳來的嚮往。

彩繪玻璃,映入牆上的顏色

秋天

昨天,再一次在詩意的天空下,享受著每個角落都如同畫作的小鎮,
因為George的遠房親戚來訪,於是有了機會和他們一同出遊,
去了只有開車或是遊覽車才能抵達的鄉村,距離牛津市大約快五十分鐘的車程我想,
總之,一下車吸進了第一口空氣,
便知道一整天的心得會是不虛此行,
清淺的溪流裡滿是順流飄動的水草,半身高的草叢生長在河岸,
而野生的鱒魚就在水裡游動,連身上鱗片的色彩也清晰可見。
已被國家信託的古舊房子,是成排的石造建築,不確定確切的年代,
但猜測肯定也是數百年的歷史,在這塊擁有悠久歷史的土地上,
年代的長短已不是非得錙銖必較的衡量標準了。

教堂

Stow-on-the-Wold

有時候不得不這麼認為,若是生活的周遭就能讓你輕而易舉地追溯到從前,
這會是一種壓力、一種沈重亦或是一種驕傲,
更多時候會認為,這樣的環境也難怪造就出這樣的文化,
只要行走在其間,就會不斷被提醒,這是主教座堂,過去曾發生什麼事情,
而那不是解說教材,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底藴、美感以及傳統,
在時間淬煉中真正存留下來的東西,
也許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便能生產出什麼樣的意識。

Stow-on-the-Wold

藤蔓

如同在台灣尊重漢字,尊重古蹟,尊重文化,尊重歷史,
唯有不與過去切斷連結,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當我們無數次想知道自己為何存在?
卻常忘記在時間裡我們已有定位。
不是我們為何要知道,而是難道你不想知道嗎?
難道就如此輕而易舉地放棄瞭解多一些的機會嗎?

The Oxfordshire Museum博物館中的一個櫥窗,Why so many?
因為每塊磚都有自己的歷史及故事,
用來介紹博物館會什麼需要那麼多類似的藏品

於是,我開始想像,想像著如夢如詩的尖塔,
想像著軋過凹凸石磚的馬車,想像成堆如山般的精裝古書,
想像著現在同樣也有些流失屬於過去的氛圍,
想像著尊重,想像著求知若渴,想像著足跟踩地的踏實,
想像著同頂上同一片的天空,想像著要以什麼樣的節奏,
譜寫出一首對世界誠實的無聲文字。

相當美麗的顏色

溪流,還有一隻鴨子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