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船是一座會移動的島嶼

曼島(Isle of Man)

風吹動了波浪,一波波送到岸邊,
帶來了海上的消息,有著鹹鹹的味道。
雨從烏雲裡落了下來,落在沒有人看見的海中間。
船是一座會移動的島嶼,只有他知道這些,但沒有告訴別人。




    英國,在世界歷史中曾極為強盛,遍佈世界的殖民地使它成為了日不落帝國。回歸至英國本土,這個政治實體在地理格局中則是以數以千計的島嶼構成,從政治及地理名詞的多重,去理解種種的名詞該指向何處,仿佛滿是迷霧的島嶼,也是在旅行的過程中才一點點的逐漸看清島嶼的輪廓。

    政治上,熟知的英國是由四個不同國家組成的聯合王國,這些國家中的國家分別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從地理上,鄰近區域裡較大的兩座島嶼,則是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島,而大不列顛島,不只是歐洲最大的島嶼,亦為世界上第九大的島嶼。在旅行裡,選擇一趟由不列顛島往愛爾蘭島、由英格蘭往北愛爾蘭的海上航程,用八小時的時間,重新確認了政治及地理上的視野,其中的差異除了讓人覺得這個國家的特殊,也感到頗為有趣,搭著船,好像也參與了這段歷史的一部分,實際身處在區隔兩地的愛爾蘭海中央。



政治和地理位置上的不列顛群島


    所有的交通工具裡面,在我的經驗中,搭乘飛機和搭船的次數不相上下,但是相比之下搭船的經驗總是比較深刻,大概是因為在飛機的窗戶太小像個小洞,一不小心還會被窗邊睡著的人用臉擋住,於是就只記得狹窄的經濟艙座位、菜名不同吃起來卻完全一樣的飛機餐、機艙裡偶而的震動,天空的景色只剩匆匆一瞥。不過搭船就比較不同了,因為海浪時時刻刻都提醒著它的存在,又搖又晃讓人又暈又吐,即使整段旅程關在船艙,但永遠都知道外面就是大海,而我們在那一望無際裡航行。

    飛行與船的航行,兩者都離開了陸地,讓人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懼,搭飛機害怕飛到一半掉下來,搭船又擔心碰上海難,既想遨遊天際也想縱橫四海,卻又杞人憂天然後望洋興歎。不過在過去搭乘這兩種運輸工具時,幸運的如同到現在為止的人生一樣,實在沒有見過什麼大風大浪,於是,讓我還能夠撥著手指,一一細數過去的經驗。

    搭船,依據不同的用途,分成好多形式。目前可供回溯的關於搭船的回憶,可以推回小學五年級時,跟著父母親及爺爺到中國大陸旅遊,一段是在西湖的景色中,搭著略帶古風的小舟航向湖心,但心中記得的卻不是湖景如何使人沈醉,反而是面前的一碗紅燒牛肉口味的泡麵,而在這段旅行中還有另一段的航程,在從桂林往陽朔的灕江江面上,綠色的江水悠悠,但到底可悲還是可恨的是,除了一處如同八駿圖的山壁,記憶裡最深的是小碗裝的雪白魚肉滿是魚刺,讓我又吐回碗中細細挑選的一幕。關於游船的舒適度、船艙的設備等,或許皆是在平靜湖面及江水中跨度,風勢不起水波不興,記憶也就變得模模糊糊了。

    然而,接下來關於搭船的回憶則就略帶酸味了,酸,不是因為回憶的酸楚,而是嘴巴裡的胃酸。從台東開往蘭嶼的船,讓我第一次瞭解到生不如死這個成語的確切用法。依舊是小學階段的旅行,一開始跟身邊的朋友坐在船艙裡靠近前方船頭的一排座椅上,搭著波浪好像搭雲霄飛車,浪頭向下俯衝時自然也要開心尖叫,持續十多分鐘之後,胃便開始翻騰,痛苦閉上眼睛再睜開的時候,下一幕已是朋友手中拿著嘔吐袋,另一邊的長排座椅還躺了另一個朋友在呻吟,艙外的景象已是黑夜籠罩,而波浪還在上下起舞,只覺得真是好想念陸地啊。就此之後,心裡瞭解到搭船、海浪與嘔吐的巧妙連結,如同狗兒聽見鈴聲會流口水一樣的反射動作,搭上船就很自然的覺得喉頭一酸。

    關於搭船的機會,因為後來所謂的「認真唸書」,也因為學會將搭乘飛機列為優先選擇,搭船的機會便減少了,一直要到工作階段,在帶著孩子四處旅遊的工作內容中,搭船的機會則再多了起來,一開始當然像小時候一樣,暈暈吐吐的,但看見孩子們在上船之後,因為波浪的起伏而興奮尖叫時,心裡浮現的笑容常常就收不起來了,因為實在太清楚了,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不過,大家不都是這樣長大的嗎?角色轉換過來,換我提著嘔吐袋到處救火,救著救著似乎也就開始不太會暈船了,清醒的時間一多,藍色的海的景色就出現在眼前了。

預備要搭乘的Stena Line

    從海上望向陸地的風景,欣賞陸地的巨大與綿延,轉過身看向遼闊無一物的海洋,享受跟著波浪在波峰間的起起伏伏,望進無止境的水面,開始想像起水裡的奇幻景色,張著嘴游泳的大嘴魚、鯊魚伺機而動在巡邏、章魚軟綿綿的攤在岩塊、無數個微生物在水面靠著陽光吸取能量、水面上方魚群產生的碎屑成了海底無聲的白雪。從這些景象中,讓我在被一大塊藍色的水體圍繞,周圍的不在只是一片藍藍的無聊,反而常常盯著大海出神,在海的遼闊、自由、狂暴、輕盈、直接和幻麗裡,原本心裡的恐懼被開心取代。

    大致在這樣的背景下,買了渡輪的票想越過愛爾蘭海,從大不列顛島的Liverpool利物浦前往愛爾蘭島的Belfast貝爾法斯特。登船的時間選在晚上,一來因為週末的住宿難訂,二來則是能在船上度過一夜的經驗很新鮮,預計週六晚間十點半出航的船,船公司建議在一小時前完成報到。當初想像候船室的樣子應該會像在基隆港預計搭台馬輪時一樣,有個寬敞明亮的座位區,接著得一群人一起排隊領票、檢查行李、通關,然後再踩過濕漉漉的甲板,聞著空氣裡彌漫的濃濃油味,揹著行李在狹窄的通道或樓梯間尋找位置。

往碼頭的路

    心中就抱著這樣的想像,從離碼頭最近的車站徒步過去,只覺得越走越暗,海邊的風帶著冷冷水氣,突然掉進了深夜沈睡的工業區,路上看不到人也沒有車,路燈照亮的公車站牌貼著此站已不再營運的告示,一切太安靜了,一點也不像基隆港港邊的熱鬧,腳下的人行道直接延伸到黑暗裡,始終只有漆黑倉庫及呼呼風聲。今晚要搭的渡輪不久後總算出現在眼前,但走近時才發現一道鐵絲網擋在面前,接待處不見蹤影,該不會已不留痕跡地消失了吧。明明離船那麼近,但卻怎麼樣也過不去,總不可能每個人要先在嘴裡含著一把刀游泳過去,海盜或是小舢板的年代不是已經過去了嗎?

    有些時候,即使方向對了也還是會遇到此路不通。走錯了路,重新繞過好大的一個倉儲區,原先再闊綽的時間也變得緊迫盯人,大型貨車不停從身邊呼嘯而過,總算找回對的方向。接待處透出的光還是讓人開心,畢竟走到了也趕上了,整棟建築方方正正,大而明亮卻沒有散發人味,像間設置於工業區中的汽車展銷中心,禮貌而不熱情。整個空間只有我跟郁瓊,以及迷迷濛沒有什麼精神的服務人員,在協助我們印出登船用的票卡後就,又重新落回了自己的狀態裡面。

    經過簡單的行李查驗,在候船室依然沒有其他旅客,接駁至渡輪的巴士也成為專車。巴士慢慢開近渡輪,近看才發現船體比我原先認為的大上好多,也比以為大致相似的台馬輪大上好多,像被吞進鯨魚肚子,巴士以倒車方式將車停妥在乘客入口附近,踏過結實的艙門,眼前卻是詫異的景象,一座電扶梯?船上竟裝設了一座電扶梯將乘客帶往接待門廳,地上是如同大理石磚的地板,頭上黃色的鹵素燈光,兩側木質牆面還有一間賣店,讓人懷疑真的已經在船了嗎?像在旅館Check-in,將票卡交給服務人員,換回了兩副船艙的鑰匙,經過窗戶時看見外面漆黑的海,真的已經在船上了。

接待處

空蕩蕩的,完全沒有其他乘客

候船室

    想從利物浦搭船到北愛爾蘭,目前從網路上查到只有Stena Line一家航運公司負責,除了從利物浦這個航點外,另外從蘇格蘭的Cairnryan也有往北愛爾蘭的航線。從公司網站上即可訂購及處理好所有的事情,包含訂票、訂定船艙(Cabin)或是其他加購項目,若有需要更改撥打客服電話也不會太困難。船的班次則分為上午及晚上一日兩班,分別由利物浦及貝爾法斯特對開,夜間的船票價格則幾乎是白天的兩倍。另一方面還可以選擇隨同的交通工具類型,也就是說想貨車、轎車或是想要騎腳踏車登船都沒有問題,只是價格不同罷了。而將車停在碼頭旁的停車場或是如同我們這類型的旅行者,則屬於腳乘客(Foot Passenger),相當的淺顯易懂。先前候船室沒看到人,有一部分是因為其它「腳乘客」已先上船,一部分是大家直接將車輛開到船上了。

    至於Cabin,指的是一間四人的小房間,依據位置分為面海及背海,每間船艙內含四張分作上下鋪的床、一組可淋浴的衛浴設備、一個衣櫃及兩個電源插座(不過插座為兩孔式歐規插座,和英國本土的無法通用),提供給想在八小時航行時間小歇片刻的旅人。至於訂定時最困擾我的便是,有沒有可能和其他人同住一間船艙,按照這次的經驗是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而是否兩個人就需要訂定兩個Cabin呢?這個在網站上也寫得曖昧不清,或是我的理解不足,可選擇的Cabin的數量,指的究竟是一間船艙,還是一個床位呢?在來回的兩段航程裡,分別訂定一個Cabin跟兩個Cabin,得到的卻是相同的結果,都是獨立的一間四人房船艙,差別該不會只在手上的一把鑰匙跟兩把鑰匙吧?那結論便是我們以50英鎊的價格購買了一把鑰匙。

船上的接待處

一間間的Cabin

Cabin內的樣子(兩張床)

四張床的樣子(但若沒有使用到上面兩張床會收進牆上)

衛浴設備

插座

被使用的插座

    船上其它的設施還有咖啡吧、iMac區(有幾台iMac可付費使用)、一間小型遊樂場兼賭場、一間電影室(當時放的是MIB3跟冰原歷險記4)、兒童遊戲區及餐廳,若是沒有加購Cabin的話則可以在這些空間裡消磨時間,船上也提供免費的無線網路,訊號在大部份的地方,包含Cabin內都收得到。每次這樣看到新的事物,都覺得自己頓時成了劉姥姥,在大觀園裡張著嘴東張西望,對沒有坐過麗星郵輪等級的船的我,稍微可以想像一下那樣的船上將是什麼樣的光景,肯定更大更豪華,甚至還能容納的下一座游泳池。不過,作為連接前往北愛爾蘭的交通工具而言,船上舒適的程度已經超過想像很多很多了。

    後來,在重新由北愛爾蘭返回利物浦的白天的航程裡,推開通往甲板的艙門,外面是一處可看見海的走道,正巧看見愛爾蘭海中央的曼島(Isle of Man),當時眼前的海只有我一個人獨享,灰色的雲像被撕裂,散在天空中,浪是帶著鐵灰的藍,只有浪花還是白的,只穿一件襯衫讓人覺得寒冷的風,船似乎開得很快,激起的浪的泡沫一下就被拋在後頭,放空看著前方也成了一種奢侈享受。不過因為終究在海上,站在甲板還是能感受波浪搖搖晃晃,只是噸數十足的船也要足以匹敵的波峰才能撼動,還不至於到會暈船的程度,只有船艙中稍做盥洗時,會見到水槽裡的水相打招呼一樣,跟著外面的浪一起左右起舞。雖說總歸下來,搭飛機肯定來得更為迅速,費用也相差無幾,但搭船總永遠有他自己特色,若再有機會選擇,還是會選擇搭船,畢竟可以看見海,可以感受到真實的浪的真實的浪漫啊!


咖啡廳

咖啡廳

船上配置圖

甲板上回望Belfast

部分甲板有開放

走廊

兒童遊戲區

較高級的座位區(需要額外加錢)

iPod Lounge

早上柔和的光


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港口景象

飛翔

1 則留言:

  1. 這篇好平實呀!^罒^ 文末的陽光好柔和、好舒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