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喜歡一座靠海的城市

倒影的天空

雨水落下,落在土地,土地滋長,長一株美麗的花,
花朵綻放,放肆而艷,艷火的夕陽在地平線。
雨水滲入,入深泥,入孔隙,入河入海洋,揚起的浪拍打細軟的砂,
砂石構築生活的城,城在靠近海的地方。


Museum of Liverpool 利物浦博物館

    當一座城市中有水流動,就會覺得空氣也在流動,水的透明質感,有時像絲綢、像水晶。於是靠海的Liverpool也因此變得不同,至少,在靠近海的地方是開闊的視野,不會有人在水上蓋起高樓大廈,有些角度會讓人想起淡水。Liverpool利物浦在2008年被選為歐洲文化之都,官方政府在競賽階段投入經費重新整建城市的樣貌,於是才會有了藏身小巷的香蕉羊出現,街道才會透露出一些新的建築風格和設計感,而新的Museum of Liverpool也隨後出現。

如水,如波,如船一般的外形

    Museum of Liverpool利物浦博物館是一間擁有三層展示空間的博物館,其中介紹著利物浦作為港口的歷史,在過去工業革命時代,大量的商品及原物料在此交易,例如由北美洲運來的棉花會在此處登陸,轉往Manchester曼徹斯特的紡織工廠製為織品,部分成品再重新由這個商港外銷至海外。密密麻麻的航線交錯於海上,可以想像擁有強大海權的大英帝國,曾經叱詫全球縱橫四海,重要的是,其間還介紹了碼頭及船塢工人生活的樣貌,使歷史回歸到生活面,更可以想像,也更可以感受。另一方面,展間中也展示火車頭及汽車,介紹運輸工具的使用和演進,在二樓則介紹著利物浦的歷史,石器時代至現代的時間遷徙,農業至工業的產業變化。談及一座城市在時間中的變化,通常在博物館的展示幾乎都不會忽略掉自然史的介紹,於是也有少部分化石及當時復原圖的陳列。

東方碰到西方

運輸工具

好久好久以前
利物浦博物館中央的螺旋樓梯

    博物館最讓人放鬆的一角,便是一處整面的落地窗,透過窗戶可以看見利物浦最具代表性的地標The Three Graces,由三棟外貌不同各具特色的建築組成,在薄薄的暮光裡變得更加耀眼,身旁的牆上還擺設著一隻原尺寸的Liverbird利物鳥,這是一隻傳說中只要當它飛離原先站立的樓頂,利物浦便會因此而毀滅的傳說之鳥,不過再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其實這就是實際會站在堤岸旁碼頭上的鳥兒,鸕鶿。一張攝影作品很有趣的將碼頭邊還在捕魚的鸕鶿作為前景,再將樓頂上的利物鳥作為遠景,巧妙將傳說和現實兩者揉合在一起。同一層的另一側,則是許多由利物浦發跡的有名人事物,其中有許多影視明星,當然也包括了全球唱片銷量驚人的披頭四。

落地窗與The Three Grace
The Three Grace

Liverbird 利物鳥

模擬舊時的街道

Liverpool

    在沿水的碼頭區除了利物浦博物館以外,另外還有許多主題各自不同的博物館,包含披頭四故事館、海事博物館、世界奴隸博物館、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等,上述博物館除了披頭四故事館還是考量到要付出門票錢而沒有進去以外,後三者則都座落於Albert Dock內免費參觀,以瀏覽方式參觀大致可於一天內參觀完畢,而其中世界奴隸博物館的主題是過去所不曾看過的。世界奴隸博物館分為三塊展區,第一塊是被作為奴隸的人們原本故鄉的文化,第二塊則是被奴隸的生活、過程、權力展現,第三塊則被設計為被奴隸的歷史所存留下的傳承之物。就像依著時間推演,從原有文化、被奴隸、奴隸解放、文化融合再造,走過一輪也像經過一段洗禮。


    世界奴隸博物館在設計上,使用了許多簡單卻極具情感的表述方式,譬如在入口處不遠的牆面上刻下了許多動人引人反思的字句,或在牆上掛起一張照片,透過內容展示出主從關係及對快樂的反諷,或在一處圓形的半封閉室內,一根作為圓心的柱子設置可靠坐的椅子,此時環繞周圍的皆是片段式、恍惚、混亂、痛苦的畫面,被鐵環箍起的雙腳、倒地吐白沫的臉龐,哭喊聲同樣混亂交疊在一起,看著這些,感受壓力帶來的思考,人究竟能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另一群人。還有一個角落,影像上有一名黑人婦女像說故事,邊削著根莖類作物娓娓道來,說著一名逃亡的奴隸遭受什麼下場、一名懷孕的婦女會被如何對待、自己即將長大的女兒要面對的將是什麼樣的環境,搭配相同情境的影像,穿越農田、摸著大肚子的手掌、雪亮的雙眼,很難以想像,很殘酷,但說故事的婦人卻露出了一絲笑容,在笑容裡面苦苦的。
一位母親

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同時保護另一個人的自由時才能保障你自身的自由,只有當我自由時你才自由。

雇主一家與奴隸的合照,MERRY XMAS

當逃跑的奴隸被逮捕,需要套在頸部一周以上

反抗時用來懲罰的刑具

面容

海事博物館與世界奴隸博物館位於同一棟建築物

Titanic模型

    海事博物館中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尺寸形式的船隻模型,包括了全世界最大的載客郵輪Titanic,而Titanic當初註冊的城市也是利物浦,即使他其實並不曾停靠在這座港口。當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各國皆受到很大的影響,海事博物館中也展示當年得軍所使用的魚雷,兩軍交戰時船隻上的狀況,船員在待命時的生活、船隻旗幟等,可以看到不同於亞洲觀點的戰爭視野。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先前在倫敦已有參觀過位於泰晤士河畔的倫敦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當時覺得心情曾因那些展品而被震動,同樣的,利物浦的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也以現代藝術為主,可看見的藏品及展示空間雖不像倫敦泰特豐富,但一樣相當有趣,可以見到藝術家們究竟如何思索世界,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轉化出具體的物品,同時也在內心思索,什麼樣的藝術才擁有足夠能量傳遞他們的概念。

家庭和客廳

鋪地的鋼板,希望在人們無意識走過去時,發現地面不同的質感

Drift Topography 2003 , Thomas Hirschhorn

一根棍子,曾經被作者帶進另一個藝術家的展覽中,靜靜的就在角落

孩子們的大藝術,在專為孩子設計的空間中

還可運用投影機播放出來

    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中有些展品簡單不需解釋就能瞭解,有些得看過解說牌才知道想表達的內容,多元多姿而多彩,一整片不同家戶客廳的照片、被打開的行李箱、逐漸被黑油融化的雪白方糖、重新拼貼的英國地圖以及一塊塊鋪地的鋼板,被擺放在這裡,自己構成自己的故事,看似獨立卻可能正講著相同主題。每一次造訪美術館,總會得到一些飄忽不明卻又尚無法定下的概念,好像有所獲得,卻又無法再繼續深思,好像被啓發,卻帶來更多無解問題,一次次也許加深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參觀一間博物館猶如閱讀一本書,可以大塊咀嚼也可以細細品嘗,比起書本,博物館有時會更貼近人們,以更具體的方式呈現文字難以表現的內容。每進入一間博物館都是一種新的收獲,在眾多種類不同的國立博物館裡,除了多半為自由樂捐免費入場,不需在旅行中支出更多花費,也能夠得到很棒的展覽及服務品質以外,更值得去思考,不論站在哪個角度,教育、觀光、美學、品德等,在台灣一些以公家之名所營運的參觀場所,何以在花費大量公帑卻總是寥寥可數的解說圖板和生硬文字?


街景,街燈亮起來了

Albert Dock另一側

新與舊

1 則留言:

  1. 這篇蠻平易近人的!^^"很想再好好把世界地理讀一遍,也讓我再次思索著你們和我人生的差異,如此深入的旅程更能改變人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