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Circle of Life (生命的循環)

自然史博物館及周圍庭園

曾經跟一名很要好的友人聊過,
關於信仰這件事情,
從前總認為自己沒有任何信仰,
但隨著年紀漸增,想法有了改變,
每當面對自然、走進自然、觸碰自然,
心情總能變得平靜,也許我信仰的是自然吧,
他說,你信仰的也許是真理。



面對自然也許就如同面對上蒼一樣,
只要坦誠且虛心以對,就不怕被拒絕,
而縱然人能單獨生活,卻終究無法孤立於自然之外而生,
走進倫敦的街道之所以感到開心,
多半是因為城市中也能見到綠意,
行道樹、花圃及大大小小的美麗公園。

觀賞獅子王音樂劇

昨夜看了獅子王的音樂劇,
生生不息的莽原氣息在劇場環繞,
徹底佩服與欣賞舞台設計、服裝及演員演出,
而生命終將返回循環之中,繼續繁衍下去。

自然史博物館正門口 

一進門就見到了一隻巨大恐龍標本

會動的暴龍模型還是好讓人震撼

倫敦公園的行道樹,粗壯旺盛的讓人敬嘆,
高大超過五層樓無法一人環抱的大樹,有著如同楓葉五爪的葉形,
今天換了住宿地點,距離自然史博物館只有五分鐘的步行距離,
整個博物館讓人眼睛一亮的是,
原本已經預期會見到許多動物標本,大致就是從分類學上作區隔,
但就像大英博物館從第一個展廳就吸住目光,
整個策展邏輯的細心,只教人越看心情越加興奮,
跨越原先的分類,以統整性或是更高位的概念去劃分,
也有以相當淺顯易懂展示板,一則問題、一段引言,
讓你去思考,而展品本身就是答案,
又或者,用看來簡單不過的小道具,解釋深奧的知識,
例如:科氏力。

鳥嘴的形態、尾羽的形態等


遠看並不太清楚是什麼的展示櫃


近看之後,全部都是蜂鳥!

策展的邏輯比較像是種知性上的收獲,
而一種純粹感性上的震動來自於前面提及的動物標本,
動物標本應該只是動物的皮毛包裹在內部支架之上,
用透徹的假眼注視每位路過的觀展者。

許多種類的鹿科動物


從前的大象

在自然史博物館感受到的卻不是這個,
你知道他已經死了,是人為轉化成虛擬的表象,
卻覺得他再活生生不過,
從展示板提示、從動物巨大的骨架、標本、模型,
去想像原本生命的形態,
一隻與人類如此迥然不同的生靈,行走於草原、山脈、叢林,
用巨齒刨開眼前的樹木,以長角威嚇敵人,
骨骼連動肌肉,行走、跳躍、繁衍,
一想到這些古生物或是現生動物,存活或曾經存活在我周遭世界裡,
怎麼能夠不叫人興奮!
比人大上兩三倍的北極熊,奮力在冰原奔馳,
那樣的震動,那樣的猛擊,那樣的皮毛閃閃發亮,
我盯著眼前的一切,雖然繼續移動到下一櫃,
但精神早已震撼的發愣。


一進到這間展廳的景象,啊啊,是藍鯨!

真的讓我重新回到像孩子看著圖畫書發愣的是一個巨大展廳,
裡面居然放著一隻等比例大小的藍鯨模型,
從小想像藍鯨大小不知道想像過多少回,
用學校操場跑道、用巴士的長度、用影片裡跟潛水研究的生物學者間的相對大小,
卻怎麼樣都比不上看到眼前的標本,
多麼無法想像的大小卻又多麼渾然天成的生物,
多希望展廳頓時能夠灌滿海水,滿得讓他能重活起來,
雖然一巴掌就能讓人斃命,好想看到活生生的他喔,
我就在一旁的椅子坐下來了,像個天真笨蛋一樣,
什麼也沒有想,只有雙眼直盯著這隻藍鯨模型,動也不動,
好想跟他一起游泳,好想看到活生生的他,啊,說過了,
但真的好想看到活生生的他。
很興奮!但不是應該要露兩排牙齒笑嗎?
藍鯨是我的1325倍重

2 則留言:

  1. 好想看看五層樓的大樹阿!!

    回覆刪除
  2. 想起恐龍與垃圾,
    想起那個會露出兩排牙齒的你~
    哈哈哈!
    對了!昨天還聊到我倆在海洋公園坐了自由落體,
    你應該想不到,爸媽港澳行中居然在海洋公園待了一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