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自我表述與生命包裝

使用一套不一樣的語言系統,
試圖講出一些話,去接住對方丟過來的話,
或者創造一顆球,丟去對方那邊。



過程中透過轉譯還能保留多少原有的意思?
不同的國度使用相同的語言,是個很厲害的畫面,
大家一句一句溝通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也有一點羨慕,
今天在看著一位日本大叔說話時,想到了這個。

換了一個地方,我希望扮演另一個自己,
使用著英文,我們交談,
若我們不是在這裡,我們不會知道對方的事情,
但是被瞭解的時候是用一種彼此不熟悉的方式,
相同的,被看見的是什麼樣的自己,是否一樣真實?
或是其實是另一種也不太熟悉的自己,
還是有一種,到哪裡都還是能被看見的特質存在,
存在啊,或許我得多看一點書,從那裡面得到答案。

關於身處在這邊的這一個我,
要讓別人看見什麼樣的部分,
過去也許從未如此熱切分享著自己的事情,
多半包裝成連自己也看不懂的文字,
於是就成為了另外一個問題,
如果可以,你會選擇將自己生命包裝成什麼樣子?
一個自己喜歡的樣子,或是一個比較方便的樣子,
或者兩者可以重合也沒關係。

我,在想什麼?是不是個足夠重要的命題?
大致是需要要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
去觀察、陳述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
也許才有足夠價值被討論被觀看。

小說家,以獨特的視野創造了自己的故事與價值,
希望有一點,我也能講出動人的故事。

1 則留言: